• 【实现】初始化中断门描述符表

    【实现】初始化中断门描述符表

    ucore操作系统如果要正确处理各种不同的中断事件,就需要安排应该由哪个中断服务例程负责处理特定的中断事件。系统将所有的中断事件统一进行了编号(0~255),这个编号称为中断号或中断向量。

    为了完成中断号和中断服务例程起始地址的对应关系,首先需要建立256个中断处理例程的入口地址。为此,通过一个 C程序 tools/vector.c 生成了一个文件vectors.S,在此文件中的 __vectors地址处开始处连续存储了256个中断处理例程的入口地址数组,且在此文件中的每个中断处理例程的入口地址处,实现了中断处理过程的第一步初步处理。

    有了中断服务例程的起始地址,就可以建立对应关系了,这部分的实现在trap.c文件中的idt_init函数中实现:

    1. //全局变量:中断门描述符表
    2. static struct gatedesc idt[256] = {{0}};
    3. ……
    4. void idt_init(void) {
    5. //保存在vectors.S中的256个中断处理例程的入口地址数组
    6. extern uint32_t __vectors[];
    7. int i;
    8. //在中断门描述符表中通过建立中断门描述符,其中存储了中断处理例程的代码段GD_KTEXT和偏移量\__vectors[i],特权级为DPL_KERNEL。这样通过查询idt[i]就可定位到中断服务例程的起始地址。
    9. for (i = 0; i < sizeof(idt) / sizeof(struct gatedesc); i ++) {
    10. SETGATE(idt[i], 0, GD_KTEXT, __vectors[i], DPL_KERNEL);
    11. }
    12. //建立好中断门描述符表后,通过指令lidt把中断门描述符表的起始地址装入IDTR寄存器中,从而完成中段描述符表的初始化工作。
    13. lidt(&idt_pd);
    14.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