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【实现】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的切换

    【实现】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的切换

    BIOS把bootloader从硬盘(即是我们刚才生成的ucore.img)的第一个扇区(即是我们刚才生成的bootblock)读出来并拷贝到内存一个特定的地址0x7c00处,然后BIOS会跳转到那个地址((即CS=0,EIP=0x7c00))继续执行。至此BIOS的初始化工作做完了,进一步的工作交给了ucore的bootloader。

    bootloader从哪里开始执行呢?我们【实验2-2 编译运行bootloader】中描述make工作过程的第五步就是生成了一个bootblock.asm,它的前面几行是:

    1. obj/bootblock.o: file format elf32-i386
    2. Disassembly of section .text:
    3. 00007c00 <start>:
    4. .set CR0_PE_ON, 0x1 # protected mode enable flag
    5. .globl start
    6. start:
    7. .code16 # Assemble for 16-bit mode
    8. cli # Disable interrupts
    9. 7c00: fa cli

    上述代码片段指出了bootblock(即bootloader)在0x7c00虚拟地址(在这里虚拟地址=线性地址=物理地址)处的指令为“cli”,如果读者再回头看看bootasm.S中的12~15行:

    1. .globl start
    2. start:
    3. .code16 # Assemble for 16-bit mode
    4. cli # Disable interrupts
    5. cld # String operations increment

    就可以发现二者是完全一致的。而这个虚拟地址的设定是通过链接器ld完成的,我们【实验2-2 编译运行bootloader】中描述make工作过程的第四步:
    i386-elf-ld -N -e start -Ttext 0x7C00 -o obj/bootblock.o obj/bootasm.o obj/bootmain.o

    其中“-e start”指出了bootblock的入口地址为start,而“-Ttext 0x7C00”指出了代码段的起始地址为0x7c00,这也就导致start位置的虚拟地址为0x7c00。

    从0x7c00开始,bootloader用了21条汇编指令完成了初始化和切换到保护模式的工作。其具体步骤如下:

    1. 关中断,并清除方向标志,即将DF置“0”,这样(E)SI及(E)DI的修改为增量。

      1. cli # Disable interrupts
      2. cld # String operations increment
    2. 清零各数据段寄存器:DS、ES、FS

      1. xorw %ax,%ax # Segment number zero
      2. movw %ax,%ds # -> Data Segment
      3. movw %ax,%es # -> Extra Segment
      4. movw %ax,%ss # -> Stack Segment
    3. 使能A20地址线,这样80386就可以突破1MB访存现在,而可访问4GB的32位地址空间了。可回顾2.2.1节的【历史:A20地址线与处理器向下兼容】。

      1. seta20.1:
      2. inb $0x64,%al # Wait for not busy
      3. testb $0x2,%al
      4. jnz seta20.1
      5. movb $0xd1,%al # 0xd1 -> port 0x64
      6. outb %al,$0x64
      7. seta20.2:
      8. inb $0x64,%al # Wait for not busy
      9. testb $0x2,%al
      10. jnz seta20.2
      11. movb $0xdf,%al # 0xdf -> port 0x60
      12. outb %al,$0x60
    4. 建立全局描述符表(可回顾2.2.3节对全局描述符表的介绍),使能80386的保护模式(可回顾2.2.4节对CR0寄存器的介绍)。lgdt指令把gdt表的起始地址和界限(gdt的大小-1)装入GDTR寄存器中。而指令“movl %eax,%cr0”把保护模式开启位置为1,这时已经做好进入80386保护模式的准备,但还没有进入80386保护模式

      1. lgdt gdtdesc
      2. movl %cr0, %eax
      3. orl $CR0_PE_ON, %eax
      4. movl %eax, %cr0

      gdtdesc指出了全局描述符表(可以看成是段描述符组成的一个数组)的起始位置在gdt符号处,而gdt符号处放置了三个段描述符的信息

      1. gdt:
      2. SEG_NULLASM # null seg
      3. SEG_ASM(STA_X|STA_R, 0x0, 0xffffffff) # code seg
      4. SEG_ASM(STA_W, 0x0, 0xffffffff) # data seg

      每个段描述符占8个字节,第一个是NULL段描述符,没有意义,表示全局描述符表的开始,紧接着是代码段描述符(位于全局描述符表的0x8处的位置),具有可读(STA_R)和可执行(STA_X)的属性,并且段起始地址为0,段大小为4GB;接下来是数据段描述符(位于全局描述符表的0x10处的位置),具有可读(STA_R)和可写(STA_W)的属性,并且段起始地址为0,段大小为4GB。

    5. 通过长跳转指令进入保护模式。80386在执行长跳转指令时,会重新加载$PROT_MODE_CSEG的值(即0x8)到CS中,同时把$protcseg的值赋给EIP,这样80386就会把CS的值作为全局描述符表的索引来找到对应的代码段描述符,设定当前的EIP为0x7c32(即protcseg标号所在的段内偏移), 根据2.2.3节描述的分段机制中虚拟地址到线性地址转换转换的基本过程,可以知道线性地址(即物理地址)为:

      1. gdt[CS].base_addr+EIP=0x0+0x7c32=0x7c32
      2. ljmp $PROT_MODE_CSEG, $protcseg
    6. 执行完上面的这条汇编语句后,bootloader让80386从实模式进入了保护模式。由于在访问数据或栈时需要用DS/ES/FS/GS和SS段寄存器作为全局描述符表的下标来找到相应的段描述符,所以还需要对DS/ES/FS/GS和SS段寄存器进行初始化,使它们都指向位于0x10处的段描述符(即gdt中的数据段描述符)。

      1. movw $PROT_MODE_DSEG, %ax # Our data segment selector
      2. movw %ax, %ds # -> DS: Data Segment
      3. movw %ax, %es # -> ES: Extra Segment
      4. movw %ax, %fs # -> FS
      5. movw %ax, %gs # -> GS
      6. movw %ax, %ss # -> SS: Stack Segment

      在保护模式下,所有的内存寻址将经过分段机制的存储管理来完成,即每个虚拟地址访问将经过分段机制转换成线性地址,由于这时还没有启动分页模式,所以线性地址就是物理地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