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7.6 文件系统的特殊观察与操作
    • 7.6.1 磁盘空间之浪费问题
    • 7.6.2 利用 GNU 的 parted 进行分区行为(Optional)

    7.6 文件系统的特殊观察与操作

    文件系统实在是非常有趣的东西,鸟哥学了好几年还是很多东西不很懂呢!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朋友在讨论区都有提供一些想法! 这些想法将他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点可以参考的数据呢!

    7.6.1 磁盘空间之浪费问题

    我们在前面的 EXT2 data block 介绍中谈到了一个 block 只能放置一个文件, 因此太多小文件将会浪费非常多的磁盘容量。但你有没有注意到,整个文件系统中包括 superblock, inode table 与其他中介数据等其实都会浪费磁盘容量喔!所以当我们在 /dev/vda4, /dev/vda5 创建起 xfs/ext4 文件系统时, 一挂载就立刻有很多容量被用掉了!

    另外,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到,当你使用 ls -l 去查询某个目录下的数据时,第一行都会出现一个“total”的字样! 那是啥东西?其实那就是该目录下的所有数据所耗用的实际 block 数量 * block 大小的值。 我们可以通过 ll -s 来观察看看上述的意义:

    1. [root@study ~]# ll -sh
    2. total 12K
    3. 4.0K -rw-------. 1 root root 1.8K May 4 17:57 anaconda-ks.cfg
    4. 4.0K -rw-r--r--. 2 root root 451 Jun 10 2014 crontab
    5. 0 lrwxrwxrwx. 1 root root 12 Jun 23 22:31 crontab2 -> /etc/crontab
    6. 4.0K -rw-r--r--. 1 root root 1.9K May 4 18:01 initial-setup-ks.cfg
    7. 0 -rw-r--r--. 1 root root 0 Jun 16 01:11 test1
    8. 0 drwxr-xr-x. 2 root root 6 Jun 16 01:11 test2
    9. 0 -rw-rw-r--. 1 root root 0 Jun 16 01:12 test3
    10. 0 drwxrwxr-x. 2 root root 6 Jun 16 01:12 test4

    从上面的特殊字体部分,那就是每个文件所使用掉 block 的容量!举例来说,那个 crontab 虽然仅有 451Bytes , 不过他却占用了整个 block (每个 block 为 4K),所以将所有的文件的所有的 block 加总就得到 12KBytes 那个数值了。 如果计算每个文件实际容量的加总结果,其实只有不到 5K 而已~所以啰,这样就耗费掉好多容量了!未来大家在讨论小磁盘、 大磁盘,文件大小的损耗时,要回想到这个区块喔! ^_^

    7.6.2 利用 GNU 的 parted 进行分区行为(Optional)

    虽然你可以使用 gdisk/fdisk 很快速的将你的分区切割妥当,不过 gdisk 主要针对 GPT 而 fdisk 主要支持 MBR ,对 GPT 的支持还不够! 所以使用不同的分区时,得要先查询到正确的分区表才能用适合的指令,好麻烦!有没有同时支持的指令呢?有的!那就是 parted 啰!

    鸟哥的图示

    Tips 老实说,若不是后来有推出支持 GPT 的 gdisk,鸟哥其实已经爱用 parted 来进行分区行为了!虽然很多指令都需要同时开一个终端机去查 man page, 不过至少所有的分区表都能够支持哩! ^_^

    parted 可以直接在一行命令行就完成分区,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指令!它常用的语法如下:

    1. [root@study ~]# parted [设备] [指令 [参数]]
    2. 选项与参数:
    3. 指令功能:
    4. 新增分区:mkpart [primary|logical|extended] [ext4|vfat|xfs] 开始 结束
    5. 显示分区:print
    6. 删除分区:rm [partition]
    7. 范例一:以 parted 列出目前本机的分区表数据
    8. [root@study ~]# parted /dev/vda print
    9. Model: Virtio Block Device virtblk <==磁盘接口与型号
    10. Disk /dev/vda: 42.9GB <==磁盘文件名与容量
    11. Sector size logical/physical): 512B/512B <==每个扇区的大小
    12. Partition Table: gpt <==是 GPT 还是 MBR 分区
    13. Disk Flags: pmbr_boot
    14.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Flags
    15. 1 1049kB 3146kB 2097kB bios_grub
    16. 2 3146kB 1077MB 1074MB xfs
    17. 3 1077MB 33.3GB 32.2GB lvm
    18. 4 33.3GB 34.4GB 1074MB xfs Linux filesystem
    19. 5 34.4GB 35.4GB 1074MB ext4 Microsoft basic data
    20. 6 35.4GB 36.0GB 537MB linux-swapv1 Linux swap
    21. [ 1 ] [ 2 ] [ 3 ] [ 4 ] [ 5 ] [ 6 ]

    上面是最简单的 parted 指令功能简介,你可以使用“ man parted ”,或者是“ parted /dev/vda help mkpart ”去查询更详细的数据。比较有趣的地方在于分区表的输出。我们将上述的分区表示意拆成六部分来说明:

    • Number:这个就是分区的号码啦!举例来说,1号代表的是 /dev/vda1 的意思;
    • Start:分区的起始位置在这颗磁盘的多少 MB 处?有趣吧!他以容量作为单位喔!
    • End:此分区的结束位置在这颗磁盘的多少 MB 处?
    • Size:由上述两者的分析,得到这个分区有多少容量;
    • File system:分析可能的文件系统类型为何的意思!
    • Name:就如同 gdisk 的 System ID 之意。
      不过 start 与 end 的单位竟然不一致!好烦~如果你想要固定单位,例如都用 MB 显示的话,可以这样做:
    1. [root@study ~]# parted /dev/vda unit mb print

    如果你想要将原本的 MBR 改成 GPT 分区表,或原本的 GPT 分区表改成 MBR 分区表,也能使用 parted ! 但是请不要使用 vda 来测试!因为分区表格式不能转换!因此进行下面的测试后,在该磁盘的系统应该是会损毁的! 所以鸟哥拿一颗没有使用的U盘来测试,所以文件名会变成 /dev/sda 喔!再讲一次!不要恶搞喔!

    1. 范例二:将 /dev/sda 这个原本的 MBR 分区表变成 GPT 分区表!(危险!危险!勿乱搞!无法复原!)
    2. [root@study ~]# parted /dev/sda print
    3. Model: ATA QEMU HARDDISK scsi
    4. Disk /dev/sda: 2148MB
    5. Sector size logical/physical): 512B/512B
    6. Partition Table: msdos # 确实显示的是 MBR 的 msdos 格式喔!
    7. [root@study ~]# parted /dev/sda mklabel gpt
    8. Warning: The existing disk label on /dev/sda will be destroyed and all data on
    9. this disk will be lost. Do you want to continue?
    10. Yes/No? y
    11. [root@study ~]# parted /dev/sda print
    12. # 你应该就会看到变成 gpt 的模样!只是...后续的分区就全部都死掉了!

    接下来我们尝试来创建一个全新的分区吧!再次的创建一个 512MB 的分区来格式化为 vfat,且挂载于 /data/win 喔!

    1. 范例三:创建一个约为 512MB 容量的分区
    2. [root@study ~]# parted /dev/vda print
    3. .....(前面省略).....
    4.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Flags
    5. .....(中间省略).....
    6. 6 35.4GB 36.0GB 537MB linux-swapv1 Linux swap # 要先找出来下一个分区的起始点!
    7. [root@study ~]# parted /dev/vda mkpart primary fat32 36.0GB 36.5GB
    8. # 由于新的分区的起始点在前一个分区的后面,所以当然要先找出前面那个分区的 End 位置!
    9. # 然后再请参考 mkpart 的指令功能,就能够处理好相关的动作!
    10. [root@study ~]# parted /dev/vda print
    11. .....(前面省略).....
    12.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Flags
    13. 7 36.0GB 36.5GB 522MB primary
    14. [root@study ~]# partprobe
    15. [root@study ~]# lsblk /dev/vda7
    16. NAME MAJ: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
    17. vda7 252:7 0 498M 0 part # 要确定它是真的存在才行!
    18. [root@study ~]# mkfs -t vfat /dev/vda7
    19. [root@study ~]# blkid /dev/vda7
    20. /dev/vda7: SEC_TYPE="msdos" UUID="6032-BF38" TYPE="vfat"
    21. [root@study ~]# nano /etc/fstab
    22. UUID="6032-BF38" /data/win vfat defaults 0 0
    23. [root@study ~]# mkdir /data/win
    24. [root@study ~]# mount -a
    25. [root@study ~]# df /data/win
    26. Filesystem 1K-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% Mounted on
    27. /dev/vda7 509672 0 509672 0% /data/win

    事实上,你应该使用 gdisk 来处理 GPT 分区就好了!不过,某些特殊时刻,例如你要自己写一只脚本,让你的分区全部一口气创建, 不需要 gdisk 一条一条指令去进行时,那么 parted 就非常有效果了!因为他可以直接进行 partition 而不需要跟用户互动!这就是它的最大好处! 鸟哥还是建议,至少你要操作过几次 parted ,知道这家伙的用途!未来有需要再回来查!或使用 man parted 去处理喔!

    原文: https://wizardforcel.gitbooks.io/vbird-linux-basic-4e/content/64.html